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黄许职中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     

·【中国企业报】苏华:推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

发布者:四川现代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18-03-06 09:30 阅读:

两会| 苏华:推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投入

 2018-03-05 何芳 中国企业报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右)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

苏华认为,要推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投入,真正把经费投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加强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学校建设。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在会议间歇时间就《中国企业报》“两会长镜头·教育公平”专题采访,进行了独家回复。他认为,要推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投入,真正把经费投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加强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学校建设。

记者:教育改革和教育公平是今年两会热点话题之一。您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发展现状?您认为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现状?

苏华:截至目前,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面貌已得到较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全国已经有超过80%的县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上海、北京、天津、江苏等11个省(市)整体通过评估认定。中西部地区将是下一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难点地区,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力度不足,师资队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推进均衡发展,关键还在于政府投入,真正把经费投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加强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回应群众关注热点,重点解决好择校、大班额、学业负担过重、豪华校建设等问题;教师队伍方面,继续推进“县管校聘”,促进师资合理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建设学校联盟、落实好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等措施,带动薄弱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记者: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将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民办教育或商业培训机构在盈利本质和质量提升的矛盾中,如何才能有质量的发展?

苏华:2017年9月起,随着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我国对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进行分类管理,从法律上破解了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不清、财产归属不明、支持措施难以落实等瓶颈问题,扩展了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明确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形式,也有利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促进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各安其位、健康发展。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还配套印发了《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对于营利性学校或培训机构如何保障办学质量做出了系统性的安排,切实保障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促进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公办民办形成互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是抓好思政和德育工作,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开设课程、选用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五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工作,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六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聘任教师,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

记者:在深化产教融合趋势下,民办教育或商业培训机构将迎来哪些发展机会或挑战?

苏华:当前,我国在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发展的”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民办职业院校或各类培训机构通过与政府、企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产教融合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是我国民办教育或商业培训机构面临的重大机遇。

在深化产教融合大背景下,我国民办职业院校或各类培训机构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任务和必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化”引企入教“改革,如何把优质企业的需求、人才、技术、生产引入到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中,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同步升级的良性循环。

二是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院校与企业共同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把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作为院校科研选题的方向和成果转化的基础。

三是加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吸引来自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还可以通过与本科高校、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