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文
当前位置:黄许职中 > 教学科研 > 职教论文 >     

学校教研组管理的心理分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6-11-06 00:00 阅读:
学校教研组管理的心理分析
 黄许职中  汪朝金
     【摘 要】:加强学校教研组管理,必须分析教研组集体的特点和心理功能。要建立良好的教研组集体必须分析教研组集体具有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教研组、管理、心理分析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教研组集体,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仅从教育管理心理角度,探究学校教研组管理中的有关问题。
     一、教研组的特点及心理功能
     ㈠、自治性及自我管理功能

    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认为:“教研组集体性质的特点乃是它完全的自治力。”教研组同学校的其他机构不同,它是在学校领导之下教师自己管理教学工作的组织。学校领导应该尊重教研组的自主权,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在教学业务方面的问题应该尊重教师的意见,放手让教研组充分讨论,提出教学改革措施,让教师实际感受到自己主人翁地位,增强教学责任感,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教学方面的自我管理功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那些自我管理功能发挥较好的教研组不是等待学校教导处的布置,而是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即便是教师因故缺课,不需安排,其他教师也会主动代课。而那些缺乏自我管理功能的教研组,则是学校推一把动一下,或者应付式的动一下,甚至依然不动。不少学校教导主任常常为日常教学管理所困扰,没有精力去抓教学改革。因此,学校领导如果充分发挥教研组自我管理功能,就可以从繁琐的教学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去抓教学改革的大事。

    ㈡、教研性及教研功能

    教研组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教研性,而行政管理的特点在于它的直接性和强制性。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学校只要求教研组完成教学行政事务工作,对教学研究活动却不重视,真正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很少或未开展,对教学的质量评价也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这样,实际妨碍了教研组教研功能的发挥。而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强制性的指挥、命令,只会使教师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窒息,不适宜于教研组的管理,教学业务、教改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研活动,即教师之间的讨论、探索解决,过多的行政干预是不可取的。因此,学校领导应将把教研组从行政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其教研功能。
    ㈢、吸引力、凝聚力及团结协调功能    
   
教学工作中,教师间的协调、统一、相互帮助、讨论切磋,都使得教研组对教师具有吸引力与凝聚力,这些也是形成一个良好教研组集体的基础。但是,教研组同他会因认识分歧、利益矛盾、个性差异等原因而产生排斥力。如果排斥力大于吸引力与凝聚力,教研组就会因内耗严重而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在管理上应增强教研组对教师的吸引力,例如:关心教师工作,开展满足教师需要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进修等,承认教师个性,发挥教师的独创性,从而有效地发挥教研组团结协调的功能。
   
㈣、微观心理环境及社会心理功能
   
大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固然重要,但微观心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且,前者往往要通过后者的折射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在教研组内工作,生活、学习、备课、批改作业、思想交流、传递信息、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和教学工作,如果教研组的心理气氛是消极沉闷的,组内人际关系不好,教学风气不正,那将严重妨碍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者应该和教师一道,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微观心理环境,形成团结和谐的心理气氛,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调节等社会心理功能。
   
二、建立良好的教研组集体     一个良好的教研组集体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具体可行的教研计划。
   
教师乐于接受教研组的目标与分配任务。
   
教师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动机。
   
教师个人心情舒畅,对教研组充满信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之间心理相容,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思想活跃,大胆改革,勇于开拓创新。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教研组集体呢?

    ㈠、选举合适的教研组长

    教研组长应该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某学科的带头人。从管理学角度看,应具备以下条件:⒈思想道德品质。责任感强,为人正派,原则性强。⒉业务品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⒊行政品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学校教学中,许多好的教研组长都基本上具有上述三方面的个性品质。但有的则可能长于教学而缺乏组织管理能力,或者管理能力较强而教学水平一般,学校领导应发挥其长,弥补其短。

    ㈡、重视教研组的集体结构

    要形成良好的教研组集体,必须要重视教师的性别、年龄、知识、能力、性格、气质、职称等方面的结构。教师的心理成熟度、职业成熟度、政治思想成熟度各有差异,但要有一个良好的组合。各种类型的教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这样,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组合优势。相反,结构不合理,则容易产生内耗,限制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个人成长。
    ㈢、情感交流,信息沟通是教研组团结的纽带
    教书育人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活动,教师的情感需要尤其强烈。情感是联结个体形成集体的纽带。情感不融洽,维系集体团结的纽带就会断裂,教研组应该重视并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教师希望在教研组内,苦恼时能向人倾述,困难时有人帮助,忙碌时有人支援,同享欢乐,共分忧愁,彼此交换信息,心灵相通,沟通意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查表明,目前教师之间多限于工作上的交往。我校
86名教师,工作之余交往较密者占16.8%,多数教师关系比较冷淡或者没有来往。75%的教师回答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亲密朋友,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交往过少,缺乏感情交流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除了增强工作上的交往外,还重视平时的非正式交往。教研组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提供交往机会,促进了解,联络感情,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㈣、合理满足教师需要是集体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践证明,教研组愈能满足教研的需要,便愈能得到巩固发展。而教研组满足教师心理需要主要有:

    ⒈满足教师安全需要。如在教研组内获得关心、同情、安慰,免受孤立与压力。

    ⒉满足教师的交往的需要。如在教研组内获得友谊、信任和支持。

    ⒊满足教师的自尊需要。如在教研组内受到尊重,工作得到承认与赞扬。

    ⒋满足教师的自主需要。如通过教研组活动体现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感,实现教学的自我管理。

    ⒌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如帮助教师获得成就,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与贡献。
    ㈤、反对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
    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研组搞了不少活动,但有的却收不到实际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在于教研活动的形式主义。如:开学时,讨论一次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以后却不再过问。组织了公开课,却不进行教师间真诚的交换意见和研讨。而定期举行的例会,也只用来作事务的布置。近期,全国各地学校正进行新课程改革,这也正是各学校教研组发挥作用的时候,但切忌形式主义。
   总之,在分析学校教研组管理中,从心理学角度一方面分析教研组特点及心理功能,一方面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教研组集体,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搞好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